建安七子顺口溜,建安七子顺口溜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建安七子顺口溜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建安七子顺口溜以及建安七子顺口溜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建安七子怎么记忆

建安年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顺口溜记住“建安七子”的名字

“空(孔融)城(陈琳)王(粲)需(徐干)软(阮瑀)硬(应玚)瘤(刘桢)”

1、建安七子:“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期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录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而外的优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七子中除了孔融与曹操政见不合外,其余六家虽然各自经历不同,但都亲身受过汉末离乱之苦,后来投奔曹操,地位发生了变化,才有了安定、富贵的生活。他们多视曹操为知己,想依赖他干一番事业。故尔他们的诗与曹氏父子有许多共同之处。因建安七子曾同居魏都邺(今邯郸临漳)中,又号“邺中七子”。

2、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无论是“曹氏父子”还是“建安七子”,都长期生活在河洛大地,这种骏爽刚健的风格是同河洛文化密切相关的。

建安七子记忆顺口溜

建安七子顺口溜:“空(孔融)城(陈琳)王(王粲)需(徐干)软(阮瑀)硬(应玚)瘤(刘桢)”来记忆。

建安七子简介:

1、孔融

孔融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孔融让梨的故事代表着中华民族谦让的传统美德,而孔融也是这样一个人,不仅年少有才,而且勤奋好学,后来担任过北军中候,名声显赫,不过最终因为触犯了曹操而被杀死。

2、陈琳

陈琳虽然没有考进过进士,但是文化水平依旧非常高,曾经担任过何进大将军的主簿。陈琳曾经劝阻过何进,让他不要将四方边奖召回进程,但是何进没有采纳,最终何进被杀,而陈琳一路逃亡董卓追捕,加入了曹操的麾下,不过后来感染了瘟疫而死亡。

3、王粲

王粲的父亲是何进将军的长史,因此王粲也算是官二代,文化水平从小就不差,后来深受蔡邕赏识。曹操大军南下,他深受曹操的赏识,被封官加爵,留下了许多的文化书籍。

4、徐干

徐干少年时期开始就非常爱学,其他的世族弟子都在追求名利的时候,他闭门自守,不随俗流,潜心专研文学。后来被曹操赏识,可惜命不好,染上了疾病死亡了。

5、阮瑀

阮瑀在年轻的时候受学于蔡邕,被蔡邕称为奇才,当时有许多的军国书檄文字都是阮瑀和陈琳所编写。阮瑀的诗歌非常朴素,能反映出社会问题,文学造诣很高。

6、应玚

应玚非常善于作赋,《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是他的代表作,被曹操任命为丞相掾属,写过许多文章,被曹操所喜爱,因此也广为流传。

7、刘祯

刘祯是东汉名士,博学多才,和魏文帝交好,曾经写出过许多五言诗,风格遒劲,语言质朴,后来因为不敬导致被处刑,但是依旧没有停止创作。后来和陈琳、徐干、应玚一样,感染了疾病死亡。

建安七子记忆顺口溜是什么

建安七子记忆顺口溜是:空(孔融)城(陈琳)王(王粲)需(徐干)软(阮瑀)硬(应玚)瘤(刘桢)。

建安七子,是汉建安年间(196年—220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1、孔融能诗善文,为“建安七子”之一。魏文帝曹丕称其文“扬(扬雄)、班(班固)俦也。”其散文锋利简洁;六言诗则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现实。原有文集已散佚,明人张溥辑有《孔北海集》。

2、王粲善属文,其诗赋为建安七子之冠,又与曹植并称“曹王”。著《英雄记》,《三国志》记王粲著诗、赋、论、议近60篇,《隋书·经籍志》著录有文集十一卷。明人张溥辑有《王侍中集》。

3、陈琳(?-217年),字孔璋,广陵射阳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生年无确考,惟知在“建安七子”中比较年长,约与孔融相当。

4、徐干(170-217年),字伟长,北海郡剧县(今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朱里镇会泉庄)人。东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诗人,“建安七子”之一。

5、阮瑀(约165—212年),字元瑜,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市尉氏县)人,是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阮瑀所作章表书记很出色,当时军国书檄文字,多为阮瑀与陈琳所拟。

6、应玚初被魏王曹操任命为丞相掾属,后转为平原侯庶子。曹丕任五官中郎将时,应玚为将军府文学。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应玚卒于疫疾。

7、刘桢(?―217年),字公干,东平宁阳(今山东宁阳县泗店镇古城村)人。东汉末年名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尚书令刘梁孙子。

声明:本文为原创,作者为 特时代,转载时请保留本声明及附带文章链接:https://www.tetimes.com/society/497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