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巾起义的领导者是(黄巾起义的领导者是谁)

由张角领导。

张角(?-184年),钜鹿(秦治今河北平乡、东汉治今河北宁晋)人。 中国东汉末年农民起义军“黄巾军”的领袖,太平道的创始人。

他因得到道士于吉等人所传《太平清领书》(即《太平经》),遂以宗教救世为己任,利用其中的某些宗教观念和社会政治思想,组织群众,约于灵帝建宁(168-172)初传道。

中平元年(184),张角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口号,自称“天公将军”,率领群众发动起义,史称“黄巾起义”。不久张角病死,起义军也很快被汉朝所镇压。

影响

在组成三十六方、确定起事日期上,张角的确为黄巾军起了领衔作用,但后来却失去了这种有计划性的行动。他们并没有统一的指挥,张角虽是太平道的领袖,却只在冀州转战,没有为其他军团作调控,没有同一目标,只是占地死守或四处抢劫。

加上当友军有难时,各军都不会相救,官军利用此缺点予以各个击破。虽然黄巾之乱,令天下震动,但由于其自身的缺陷,黄巾军终未能推翻汉朝。

黄巾之乱对于东汉晚期的政局有深刻影响。为了有效平定叛乱,朝廷对暴动频发和集中的刺史监察区改置州牧,延缓了黄巾之乱对全国的蔓延,起到了减缓东汉结束的作用。董卓掌权后,地方手握重兵的刺史和太守集体反叛中央朝廷,为东汉晚期军阀鏖战揭开序幕,史称群雄割据,是三国分立的远因。

扩展资料:

一、背景

1、统治腐朽

东汉中期以后,社会矛盾开始大量显示出来。朝廷上宦戚专权,政治黑暗,官吏贪残,横征暴敛,敲诈勒索。经济上随着豪强地主势力地不断壮大,土地兼并激烈进行,使大批农民失掉土地,或流离失所,人民负担沉重,苦难日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到了桓灵时期,羌乱导致国家财政逐渐枯竭,为了维持朝廷的运转和财政开支不得不经常减百官俸禄,借王侯租税,以应付军国急需;桓帝时期还一度公开地卖官鬻爵,大肆聚敛。

到了灵帝时期,更变本加厉,拼命搜刮。他公布卖官的价格,二千石二千万,四百石四百万。甚至不同的对象也可以有不同的议价。官吏一到任,就尽量搜刮民众。

政府为了多卖官,就经常调换官吏,甚至一个地方官,一个月内就调换几个人。为了刮钱,灵帝还规定,郡国向大司农、少府上交各种租税贡献时,都要先抽一分交入宫中,谓之“导行钱”。

又在西园造万金堂,调发司农金帛充积其中,作为他的私藏。他还把钱寄存在小黄门、中常侍那里,各有数千万。

东汉后期的七八十年间,各州刺史部检察区所辖的郡县的小规模的民变此起彼伏。这些民变虽然都被镇压下去,但问题并没有解决。当时有一首民谣说:“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

2、太平道的创建和传播

与此同时,张角、张梁、张宝三兄弟于冀州魏郡(今河北邯郸),用法术、咒语到处为人医病。据说,许多生病的百姓喝下他的符水后,都不药而愈,张角被百姓奉为活神仙,张角又派出八使到外传教。

因此,追随的信徒愈来愈多,甚至高达数十万人,遍及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刺史部监查区所辖郡县,几乎占了当时全国的三分之二。

张角在民间活动十多年,有三、四十万人(号称)加入,张角见信徒渐多,便创建了“黄天太平”,又称“太平道”管理信徒,自称“大贤良师”,他把势力范围分三十六区,称为“方”,大方一万多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推一个领袖,全由张角控制,反抗汉室之声日盛。

太平道是中国最早的一个道教组织。张角知道当时人民仇恨官府,便借治病传教,秘密起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黄巾起义

声明:本文为原创,作者为 特时代,转载时请保留本声明及附带文章链接:https://www.tetimes.com/qiye/25027.html